top of page

盧鴻智融合多種跨領域藝術創作 推廣生態環保

2020-06-08 經濟日報

 

地球生態面臨的危機,肇因於科技發展伴隨而來的環境破壞,一場疫病讓這一切攤在陽光下。

人類僅佔地球生命0.01% 卻已摧毀其他83%物種,因肺炎疫情減少經濟活動,地球迎來空前淨化與生機,然而卻在恢復經濟活動之後,又加速惡化,如此赤裸裸地反覆驗證,都在強烈示警我們,當前的科技發展如同失速的磁浮列車,如此下去帶來的是難以估計的災難。

曾經想以一己之力嘗試改變科技發展方向的盧鴻智博士,最終他體驗到,只光憑他一人,再多的犧牲與付出都如同蚍蜉撼樹,因此他離開科技界,轉換跑道,以藝術與科技,致力推廣生態與環保。

他指出,科技本身沒有對錯,錯的是人把它用在錯誤的地方,只重視科技發展,卻忽視因此導致的生態浩劫,使無數生命消失。

很多我們熟知的科技產品,給人類帶來諸多便利與科技文明,然而卻是與環保背道而馳,因為他跨領域的豐富知識,熟知了很多不為人知的真相,舉例來說,科技產品都需要鋰電池,然而我們的科技公司很聰明,為了維持高獲利,即使同一款式的產品,在過保固之後,就把鋰電池給改款,讓新舊款無法相容,強迫消費者,在找不到零件可換的情形下,只能購買新品,這些原本可維修的準良品,瞬間轉變成環境的汙染源,這種情形非常普遍,其他像是一顆電容損壞,要換掉整個LED燈,一顆鋰電池耗損,要換掉整個行車紀錄器,電視、筆電、冷氣、手機等的一顆IC燒毀,要換掉整塊電路板,這類情形普遍存在我們日常生活之中,不僅是浪費資源與增加碳排放而已,對環境的污染是更嚴重的問題。

盧鴻智說,環保沒有捷徑,就是珍惜資源、循環使用;他新創作的太陽能貨櫃玻璃屋,如圖一所示;採用廢棄的貨櫃,將鏽蝕嚴重無法再利用的那一面鐵皮整塊去掉,改以膠合玻璃取代,因貨櫃屋怕熱,他用紅色太陽能雨遮,提供貨櫃屋遮陰,讓貨櫃屋涼爽,同時提供休憩空間, 而且5kW太陽能板,以北台灣平均每天3.5小時日照,可發17.5度電,自給自足而有餘。

他為了推廣生態與環保,以電影拍攝手法、結合建築美學、空間藝術與數位藝術,如圖二所示;以VR繪製,所有內容都可在VR裡看到,非一般電腦特效;且為了追求高度擬真的極致,電腦硬體超過負荷,短短5秒的畫面當機無數次,且一人獨力完成,非常辛苦。

VR短片的片名為:[The Brilliant of Green Life],故事描述主角,即使熬夜努力工作,想讓公司將科技產品的發展導向生態友善,最終他發現,與公司的理念始終背道而馳,所以遞上辭職信,離開繁華擁擠的城市,回歸鄉村,住在太陽能貨櫃玻璃屋,以工作室的方式自給自足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