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假環保當道 盧鴻智3D與VR 建構真永續生態城市

2019-11-11 經濟日報

 

近年來環保風吹起,以PLA聚乳酸或紙材來取代塑膠容器開始盛行,然而經研究證實,PLA聚乳酸只能在實驗室嚴苛條件下才能自然分解,在大自然不存在這樣的環境條件,所以是完全無法分解、無法回收再利用;另外紙制容器,因承裝食物,表面覆了一層防水膜,要先清洗並分離,餘下乾淨的紙材才能進行回收作業,因分離難度高 、導致成本過高,回收率僅25%,而且紙張原料是木材,木材的砍伐已經造成大批雨林的破壞,棲息其內的無數生物消失;風力發電所產生的低頻噪音,因為頻率越低、穿透力與傳輸距離越大,因此對白海豚、蝙蝠等聲納覓食的生物形成巨大危害,影響的不只是這些生物,而是整個廣大生態鏈;環保的目的是在保護自然生態,而不是沽名釣譽或自我安慰的工具。

       現今減少碳排放已成為全球的共同目標,因此各國都在建築上與城市內,大批種植樹木,然而經愛荷華大學研究證實,只在建築上或城市內種植樹木,對減少碳排放根本杯水車薪。

盧鴻智博士分析其原因,表示關鍵在於建築的構體不外乎水泥與木材,先不論碳排放量,光是水泥的開採與木材的砍伐,都是對環境生態直接無情的傷害,在大興土木的破壞之後,種幾棵樹是不可能彌補的。

       盧鴻智博士,是科學家兼藝術家,是現代達文西,畢生致力於永續生態的相關技術的研究與創作,他的數十件專利都是獨立完成,大部分都是基於永續生態的科技,從光子晶片、散熱技術、LED與太陽能、以及永續生態建築與城市等、投入他個人全部有形與無形的資產,只為了讓地球上所有生物都能和諧共存。

       他表示,真正有心致力於永續生態,就要抱持一顆犧牲奉獻的心,這一點說來容易做來難,因為現今的大環境,要做真正的永續生態,面對的是龐大的困難與挑戰,而且孤立無援,甚至沒有回報,無疑是做一件愚公移山的傻事。

 

       他從來沒後悔過,因為科技的發展始終來自於人類的貪婪,導致現在地球環境的破壞,已到幾乎無可回復的地步,根據全球生態足跡網絡Global Footprint Network的最新報告:「大面積森林砍伐、土壤侵蝕、導致生物多樣性喪失或大氣中二氧化碳累積,全球生態系統超支的情形變得越來越明顯。二氧化碳又導致氣候變遷及更加頻繁發生極端氣候現象。」創辦人Mathis Wackernagel表示:「我們只有一個地球,我們不可能超支使用了1.75個地球後又不產生任何破壞性。」

 

       科學家有兩種,大部分都是以愛迪生為榜樣,他的研究發明都是其團隊群策群力的成果,光環集中他一人,於是他成為大家讚譽有加、名利雙收的成功人士;只有極少數人效法尼古拉特斯拉,他的研究發明都是獨立完成,而且堅持走對的路,不向現實低頭,寧可犧牲自己也要成就世界,盧鴻智博士就是這樣的人。

他無奈的說,其實眾所周知,導致大面積森林砍伐的起源,就是木制產品的使用,包括房屋、裝潢、傢俱、紙製品等,導致土壤侵蝕的起源,就是砂石的開採,用之於鋼筋水泥構體、包括建築、公共建設、交通設施與橋樑等。明明現在科技已經早有仿木、人造石的綠建材、以及玻璃鋼構的建築、都是耐天候且高回收可再利用性的材料與工法,可是我們看到的依舊是水泥大樓、原木裝潢,甚至國內外眾多媒體報導,將木制大樓美譽為綠建築,人類常常自已為是的干預大自然,結果就是造成大災難,然而媒體的追捧,造就假綠能與假環保當道、而苦口婆心地呼籲卻得不到重視。

 

    盧鴻智堅持自然資源的最小化開採,所以他從來不接的設計,包括水泥構體的建築、木制的裝潢、華而不實光利用率差的燈飾、破壞自然景觀的地面型與水上型的太陽能與風力等。

 

       即使因為這樣導致生意門可羅雀,三餐不繼,他也依然堅定向前,持續在永續生態上孤軍奮戰;他開玩笑的說,他一天只吃1或2餐,穿的用的都是網購或賣場打折買的,時間幾乎都花在讀書跟創作,子曰:君子食無求飽、居無求安、敏於事而慎於言、就有道而正焉、可謂好學也已,彷彿就是說他自己。

  

     近來他致力於將3D與VR用之於創作之上,在過去,每一個發明都需要先打造原型樣品出來,然而打樣本身就是花錢、花時間、且浪費資源,而且製造碳排放,所以當VR技術成熟之後,他利用VR將他的發明與創作,建構在他的數位世界裡面,有興趣的客戶,隨時都可以進去觀看欣賞。

 

      他最新的作品: 虛擬實境生態城市 (THE VR ECO CITY),是將其專利[永續生態之建築與城市]的實體化創作。

 

       圖1 是其永續生態城市的一個示範社區鳥瞰圖,建築體都是玻璃帷幕鋼構,裝潢採用人造石與仿木,如圖2 所示;每棟大樓樓頂都設有太陽能空中庭園,紅色太陽能構築發電走廊,同時遮陽又發電,因VR城市規模大、運算量超過硬體負荷,所以只能以一棟為例,如圖3所示;每個社區都設有一棟諾亞方舟式生態大樓,如圖4所示,大樓內以智慧控制環境培育該社區,原始應該存在,現卻瀕危之動植物、如圖5所示;每個社區的中央都設置有滯洪池生態公園,如圖6所示,滯洪池提供暴雨時的洩洪,避免城市淹水,平時收集雨水迴圈利用,周邊設有紅色太陽能發電走廊,除了發電,還能提供市民休憩空間,同時種植大量大喬木,如圖7所示,因大喬木能提供最佳水土保持與光合作用,有助減少碳排放,有別於目前普遍種植的灌木或小喬木,雖灌木或小喬木能開美麗的花朵而廣受民眾所愛,然而其水土保持與減碳能力,與大喬木相差甚遠。

      

圖1、永續生態城市示範社區鳥瞰圖

圖2、永續生態示範社區的建築體都是玻璃帷幕鋼構,裝潢採用人造石與仿木

圖3、每棟大樓樓頂都設有太陽能空中庭園,並設有太陽能發電走廊

圖4、每個社區都設有一棟諾亞方舟式生態大樓

圖5、諾亞方舟式生態大樓內,以智慧控制環境培育該社區瀕危之動植物

图6、每個社區的中央都設有滯洪池生態公園

圖7、生態公園的滯洪池周邊,設有紅色太陽能發電走廊、以及種植大量大喬木

 

      因篇幅有限、相關技術內容可洽詢盧博士虛擬實境設計工坊,網址: https://VRdesignPRO.wixsite.com/DrLu,盧鴻智的設計,都可以戴上VR在虛擬城市內自由隨意漫遊,不只是360視點而已,但須有支援room-scale VR 的裝備才行,例如HTC vive 或 Oculus rift,因該設計檔高達近5GB,無法分享,所以提供第一人稱視角的永續生態城市的演示影片供大家觀賞,

鏈結:

  

     地球的永續是每個人的責任,資源珍貴,不是有錢就可以隨意的浪費與破壞,因為苦果是地球上每個生物都會共同承擔,地球只有一個,至少現在科學家都還沒找到第二個地球,即使找到了,若還是同樣的模式在運作,第二個地球的毀滅也只是時間的長短而已。

 

      地球是我們唯一的家,期待大家共同支持盧鴻智博士的理想,一起維護美麗的地球,創造人類與所有生物都能和諧共存的美好世界。

02.jpg
03.jpg
04.jpg
05.jpg
06.jpg
07.jpg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