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盧鴻智以VR將科學與藝術帶入日常生活的室內空間

2019-07-15 經濟日報

 

地球生態環境的保護,其重要性人人皆知,但若牽涉到自身的利益,就很少人會犧牲自己來成就世界,盧鴻智博士就是這樣,付出所有有形與無形的資產,投注在永續生態的理想與信念之中;他從肉眼無法微觀的光子晶片到無法看盡巨觀的城市,各種領域都有不少的個人專利產出,已申請的已有30篇,還有更多因為資金關係沒有申請,這麼多發明,吸引不少人有興趣合作,但他都直言告訴對方,世界上從來沒有一種利益公眾的事業是可以賺大錢、發大財,能有足夠的收入維持營運就已知足,他做的就是這樣的事業,認同理念再合作、避免將來後悔;雖然到目前為止,尚未有成功的合作夥伴,但他依然一個人堅定向前。

 

盧鴻智不僅在科技領域表現出眾,在藝術領域也不遑多讓,可以說是現代達文西,他的藝術很獨特,因為基於永續生態的理想,他將藝術聚焦在自然景觀的創作之上,有種開天闢地的感覺,他目前在逐步規劃實現之中的是,創造一個人類科技文明與自然生態和諧共存的世界,因為現實之中得不到這樣的機會可以實現,原因就在於城市的設計規劃,首先遇到的難題就是政治;於是他就在數位世界中創造,在目前VR技術的日新月異,他已經能創作出虛實難分的自然景觀,若再配合周邊的設備,不僅可以實現城市規劃、景觀、建築與室內空間等的VR漫遊,還可以實現虛擬觀光旅遊,天上地下,四季寒暑,日夜晨昏,都在彈指之間變換。

 

盧鴻智表示,現在全世界都拼命在城市種樹想減碳,但根據科學研究證實,光只在城市種樹對於減少碳排放是杯水車薪,但現在所有標榜綠建築的建案都只在陽台種樹,而且種越多樹越能得到綠建築認可與獎項,殊不知,只要使用水泥砂石與木材當建材,對地球環境生態都是恐怖的殺手,在陽台種再多樹都彌補不回來。

 

可嘆的是,科學家的苦口婆心變成馬耳東風,城市種樹已變成主流,但建築的主體卻依然是水泥構體與木製裝潢;水泥牆跟玻璃雖然主原料都是沙,但玻璃可以100%回收再製成新玻璃,然而水泥牆老化之後,卻無法再回收再製成新的水泥牆,各種材質的仿木也都是可以回收再製成新品,而老朽的木材卻是沒有再利用的可能。

盧博士說,真正的零碳建築,必須以玻璃帷幕鋼構為主體,配合熱流分析,將建築體熱流密度較高的部分,配合藝術設計,以太陽能帷幕玻璃取代,這樣不僅可以讓建築有效隔絕熱流進入室內而降溫,而且該部分同時也是日照較長的區域,可讓太陽能最有效的發電,同時彩色太陽能藝術玻璃又美觀,如此一舉三得,再配合種樹,才能真正有效減少碳排放,技術細節可以參考他的多篇相關專利。

 

舉實例示範,圖一是他的新創作: [A perfect life at the seaside.];首先他先創造一個無汙染的熱帶無人島嶼,將影響生態最小的區域開闢來建玻璃屋,玻璃屋是建構在高腳基礎之上,如此海水漲潮也不影響建築體,高腳基礎塗布防海水塗料,以耐天候與酸鹼的TPE材料的仿木鋪設外地板,紅色太陽能帷幕玻璃鋪設在屋頂以及停車棚,如圖二所示,配合裝置藝術,將紅色太陽能帷幕玻璃構成的屋頂延伸而出,形成挑高長廊,除了提供休憩空間、同時可以減少陽光直射入屋內從而降低室溫,同時可讓陽光以間接方式反射入屋,使屋內保持明亮。

 

VR創造的數位世界,四季寒暑,日夜晨昏,都在彈指之間變換,圖三為夜景,圖四為雪景,熱帶無人島在現實中並不會下雪,如果下雪將會是地球環境的災難,但在VR世界裡,卻可以提供現實中無中無法存在的美景。

 

在室內空間的部分,盧鴻智依然是以自然生態為主題,如圖五所示,他將專利的水耕土耕混合栽培技術運用在室內裝修,以水池為中心,種植水生植物、外圍土耕層種植花草與灌木,除了賞心悅目,又能提升室內空氣品質。

 

盧博士強調,大自然的美景就是最好的裝飾,所以他的空間設計,整片自然美景映入眼簾,如圖六所示。

 

盧鴻智將永續生態之景觀、建築、太陽能、與藝術,透過VR建構在數位世界之中,他也願意提供原始檔,可供實際VR漫遊,唯目前經費不足,須待完整設備添置完成,才能提供最好的VR漫遊體驗;目前可以先透過以下鏈結欣賞VR漫遊演示的短片(VR演示),欣賞VR建構的藝術美景。

 

他下一步將創作永續生態城市,將是更加壯觀與大規模的創作,值得拭目以待。

VR演示:

圖一,盧鴻智博士的新創作[A perfect life at the seaside]

圖二、紅色太陽能帷幕玻璃搭配裝置藝術與建築體合而為一

圖三、海灘太陽能藝術玻璃屋的VR夜景

圖四、海灘太陽能藝術玻璃屋的VR冬季雪景

圖五、水耕與土耕混合栽培的室內花草

圖六、以整片自然美景為主題的室內空間

01.jpg
02.jpg
03.jpg
04.jpg
05.jpg
06.jpg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