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VR虛擬實境輔助之永續生態建築與城市設計

2018-11-30 經濟日報

 

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,帶給產業新的飛躍進展的動力;近年來VR虛擬實境帶來風潮,雖然虛擬實境的技術並不新,但過去是因為相關硬體與應用支援不足,因此沒有成為成熟的應用,而如今情況已非同日而語。

目前虛擬實境主要運用是在娛樂,但真正潛力的應用是在設計;在過往,要開發設計一項產品,需要先3D建模,然後將此3D模塊去打樣,做成1:1的樣品提供給客戶,再依客戶意見修改,修個2~3次是很常見的;這對於小件的產品,自是負擔不大,若是大型的產品或建築,不可能這樣做,只能先做個縮小版模型提供給客戶,之後再討論修改;然而縮小版模型跟實體,畢竟差距甚大,即使縮小版模型客戶滿意,但真正建構成實體,並不能保證完全契合客戶的期待。

已成熟的虛擬實境技術 帶來了革新與新的契機

虛擬實境引擎,可將已設計好的3D模塊,虛擬成近乎實體的擬真樣品,除了人物的擬真度還無法以假亂真以外,其他都有足夠的擬真度,因此不再需要做出實體樣品給客戶,只要戴上VR眼鏡即可,需要修改可現場直接修改,讓設計者與客戶直接的互動,創作出客戶滿意的作品。

 

盧鴻智博士是一位科學家兼藝術家,一直致力在跨領域的結合,透過多領域的技術來碰撞出新的火花,進而創造出新奇的作品;最近他摸索將虛擬實境技術、應用在他的作品創作之上。

 

盧鴻智先前申請了一件永續生態城市的專利,其中結合多個跨領域的發明,例如:永續生態工法、綠建築、太陽能、節能、光學、隔熱與散熱等;這件專利無法依靠傳統方式打樣,因此他思索如何能完全表達他的創作理念,終於他想到了虛擬實境技術,透過VR將這件專利上的技術完全建構上去,戴上VR眼鏡,即可實際觀賞1:1的擬真作品。

附圖就是其利用虛擬實境輔助設計之永續生態藝術太陽能商業大樓,盧鴻智一貫的主張,就是永續生態第一、藝術美學第二,科技效能第三。

 

因此,所有設計都基於永續生態與安全性,使用的建材,不砍樹木、不挖砂石;因為砍了樹木、挖了砂石,不僅影響水土保持,棲息在當地的生物,整個食物鏈都會因此滅絕。蓄水池利用每個樓層集水管收集雨水再注入,透過蜘蛛網狀暗管供水給喬木與灌木。

 

當暴雨來時,過多的雨水,也可利用這些蜘蛛網狀管路,排泄注入水池中;當水池水位過高,底部的閥門打開,可調節水位,將宣洩的水,排入距離最近的大河之中,所以不管是少雨或多雨,都有足夠的再利用的水資源,可供使用、生物可棲息於此、創造出完整的小型生態鏈。

 

另外,建構垂直森林與公園在建築之上,透過三維立體空間,大幅度增加綠化面積;使用彩色太陽能玻璃以搭配景觀來設計,除了創作出建築與周圍景觀和諧的藝術美感,還可隔熱兼發電;建築都有自然採光、自然通風等設計,降低能源的消耗,減少碳排放。

 

底下是虛擬實境的演示短片,擬真到極致,真假難分,可戴VR眼鏡真實體驗逛街賞景樂趣。

Sustainable Ecological  Art Solar Commer
Sustainable Ecological  Art Solar Commer
bottom of page